数据分析师会遇见的8大经典问题!(数据分析者面临的问题)

在做数据分析的过程中,你可能会被业务方、被领导等人的一些问题 " 难倒 ",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,可能还是在于其他相关人员对 " 数据分析 " 这件事不够了解。具体而言,数据分析师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,又可以如何解决?本文便进行了一定总结,一起来看看吧。

做数据的同学们,你们在工作中被刁难过吗?有哪些问题是经常遇到,又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呢?从之前同学们吐槽的话题里,我精选了 8 个高频问题,今天一起来看一下。注意!前方高能,准备好降压药 ~

问题 1:" 不就是一个数吗,为啥要这么久?"

这个问题很常见,大部分人并不知道 " 一个数 " 到底意味着啥,而上幼儿园第一个学的就是数数,所以让人误以为 " 搞一个数 " 和数数一样容易。

想解决问题,首先得向业务宣传,数据是咋来的,丫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。并且建立一套标准,坚持不懈地向业务宣传:

哪些是需要重新采集的;

哪些已采集但未清洗、不可用的;

哪些可用,但是查询条件很复杂的;

哪些可用,且查询简单的;

哪些不用查询,有固定报表输出的。

在宣传的时候,同步宣传:想快速响应,就坐下来谈需求,固定成报表。这样既能提升业务认知,又能多安利我们的 BI 系统,把 BI 的使用率搞上去,把零散、临时需求干掉,才是长期解决之道。

注意!宣传的时候,不要发那些《腾讯 / 字节 / 华为大数据应用之道》之类,描述大数据多厉害的文章,只会吊高业务的胃口。应该多转发一些大数据 / 数据仓库 / 数据治理 / 数据分析的书单、技能树一类,让他们直观体验下 " 卧槽,这个东西这么复杂呀!"

问题 2:" 我们的数据可大了,都在那里了,你为啥分析不出来?"

这个问题和上个问题是同胞姐妹,本质都是领导不懂数据,以为有几个数字就是 " 大数据 " 了。

这个问题还有个面孔,就是招(hu)聘(you)你进来的时候,领导语重心长地说:" 我们的数据很大,都在那了,就差你分析了 ",这时候一定小心,他们的数据八成是没有清理过的,商品编码、订单号都很乱的交易数据。如果再加上 " 没有数据团队 ",或者 " 你自己孤悬于数据团队以外 " 这一条,请谨慎入职,你会被 PUA 到怀疑人生的。

问题 3:" 数据不是数据分析的事吗,为啥要我参与?"

注意,这一句是疑问句,不是反问句。业务有可能真的不知道,他和数据有啥关系。这时候需要我们耐心指引一下:

得先采集,才有数据;

采集数据需要业务流程;

用户基础信息得收集才有;

页面要埋点才有用户行为数据;

商品信息得标准化维护,否则我们看不懂;

供应商信息、物料信息、活动信息、优惠券信息同上;

如果业务上活动时候乱套用一气,数据分不出来哪个是对的;

……

总之,详细陈述利弊,尽量争取业务支持。说到口干舌燥业务还是不搭理,记得写会议纪要,事后数据乱成一团麻,这也有人背锅不是……

如果这一句是反问句,那么处理方法参照下一条。

问题 4:" 你跑你的数去,你问那么多干嘛!"

这个问题有两种形态。形态一是业务找到我们拿数,却说不清取数口径。这个时候不管对方态度多凶,必须要事先确认清楚,事先不确认清楚事后他照样会怪你:" 取得都不准!你做的都是错的!" 如果对方实在是既凶又蠢,那就拿数据字典让他勾选到底看啥指标,看多久的。

形态二是事后我们想主动了解业务,结果碰一鼻子灰。注意!有些业务部门的人就是很难伺候,所以不强求所有的业务都配合,如果他真的不想沟通,就和他公事公办,换个人再沟通。一般有一两个部门合作良好,其他部门对付对付就差不多了。

问题 5:" 你做的这个,我早知道了,有没有深入的分析?"

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是同胞姐妹。都是业务合作态度差导致的。你都不告诉我你知道了啥,我咋知道你有么有知道呢?只要我们主动沟通过,那责任就不在我们这边。如果我们没有沟通过,那下来反思反思,多积极沟通直到鼻子碰灰为止。

其实这里可以有个双赢解:业务事先给分析假设,数据分析事后验证假设。不但能直插业务最关心的问题,而且能帮助数据了解业务的思路,最后双赢。不过这需要业务部门有合作意识,大家可以择人行事。

问题 6:" 你预测得到底准不准?"

这个问题永远有人问。注意!不要和他争论 "80%、90%,95% 哪个算准 "。这就上套了,后边但凡业务出点问题,他都会怪到你头上 " 你预测得不准啊,我商品毛利才 5 个点,你预测 95% 准有啥用!都怪你!"

这个问题的本质是:业务拿到预测要干啥?!

如果先预测自然趋势,业务再基于自然趋势判断,那最后结果是被业务行为干扰过的,肯定和预测不一样。

如果是先考虑业务行为,再预测结果,那业务得先告诉我们他们要怎么做,否则肯定预测不准。

如果预测的指标跟业务没关系,那业务做得不好就不应该怪到预测上(都说没关系了,还想甩锅呢!)

当然,最理想的状态是:预测会有问题,经过业务努力没有问题,然后业务表扬数据分析及时发现了问题,数据分析表扬业务行动有效制止了问题,相互吹捧它不香吗,何必相互伤害。

问题 7:" 你要是能预测得 100% 准,我肯定能把业务做好!"

这个问题也有同胞姐妹,比如 " 我做得不好,都怪数据分析不能 100% 精确锁定问题 ",总之业务做不好,锅是数据的,业务自己没责任。

很多同学会反问:" 我哪里分析得不精准了!" 这就上套了。不要和这些人争论分析的细节,争论到最后,他总会怪到你头上,诸如:" 你为什么不能 100% 精准分析出来用户会在哪一天哪一秒钟打开 APP!" 除非我们有魔法水晶球,否则这些是做不到的。

最好的办法,是借力打力。注意!老板们是很讨厌这种推卸责任的业务的。所以比较好的处理办法,是做分层分析,多总结成功业务的例子。同样的数据分析支持,为啥别人能做好,为啥偏偏就你做不好。把矛头引到 " 你为啥比不上别人 ",引到 " 业务该怎么做 " 上,这样不但能避免甩锅,还能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。

问题 8:" 你怎么证明,你做的分析和公司业绩提升有关系!"

这个问题一般在考核绩效的时候才冒出来。听到问题的时候,都会让人恨得咬牙切齿,好想骂一句:" 当初求数像条狗,看完数据嫌人丑!" 不过一般这么问的都是领导,除了怒而辞职外,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?

其实支撑类职能,都会多多少少遇到这一类问题,本质上就是作为 " 工具人 " 职能,都是用到的时候才觉得有用,没用的时候就忘了。想解决问题,得从绩效评估源头入手,不但要有合理的评估标准,还得有心机地多制造一些 " 美好瞬间 ",让领导们看得见,记得住。

专栏作家

接地气的陈老师,微信公众号:接地气学堂,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。资深咨询顾问,在互联网,金融,快消,零售,耐用,美容等 15 个行业有丰富数据相关经验。

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
题图来自 Unsplash,基于 CC0 协议。

查看原文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744513473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