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化深山来了个水果猎人,辞去高薪工作投身植物引种保育,7年来已在密林寻到1000多种水果(怀化打深水井)

湖南怀化拍摄的中华猕猴桃(左一)和八月瓜。图/受访者提供

杨晓洋拿着马来西亚找到的乌龟榴莲。图/受访者提供

最近,怀化的深山老林里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——水果猎人杨晓洋。

杨晓洋的工作很特殊,需要在秘境里发现各种新奇古怪的水果、植物。谈起从事这份工作的原因,杨晓洋觉得离不开“热爱”两个字。

大学期间,杨晓洋在新加坡就读精密制造工程专业,即使与植物毫不相关,但大学4年,杨晓洋还是利用课余时间拍摄了近20万张植物的照片,能初步鉴定出来的物种多达8000多种。

如今,他走进深山之中,希望为祖国的植物引种保育作出自己的贡献。

像真正的猎人那样,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敢的决断力,在杨晓洋身上并存。7年前,他冲进了水果的世界开始“狩猎”,对象是隐藏在密林里的罕见水果。迄今为止,杨晓洋已经“猎获”1000多种水果,下一站在哪里?在杨晓洋的寻找计划里,按照水果科属,有着严密的排列。随着接触的水果种类越来越多,发现新奇水果不再简单,有时候花费过万元差旅费寻找的水果,其价值也不过十几元。但杨晓洋很享受,“这就像,看到一个人心动后,一定要把她追到手”。

在怀化深山里偶遇八月瓜

在深山里探秘,杨晓洋感知节气变化的一个重要依据,就是野果的变化。“七月杨桃八月瓜,九月板栗笑哈哈。”8月底的一天,在位于怀化会同的山林里,杨晓洋遇见了八月瓜。在他的寻找计划里,八月瓜是秋季最具代表性的野果,也是山里人印象最深刻的野果。

寻找水果需要契机,有时候甚至要跟山里的小动物抢时间,杨晓洋告诉记者,八月瓜每年农历八月开始成熟,但野生的八月瓜生长并没有那么顺利,据研究,野外八月瓜结实率不足1%,其原因藏在“一雌多雄”的花序里。除此之外,炸裂的八月瓜果肉香气,会引来林中鸟雀,往往发现它时,只剩瓜壳。所以,若在山林里看到一株挂满果的八月瓜是十足的幸事。此次深入怀化,杨晓洋又“狩猎”到了3种少见的猕猴桃,其中就包括了俗称“布冬子”的中华猕猴桃,这种直径约5cm的猕猴桃,口感甜酸可口,风味极好。

“本土水果的价值需要被大众了解和发现。”杨晓洋说,风靡全球的奇异果,本质上就是我们熟悉的猕猴桃,中国是猕猴桃的故乡,湖南就有22种。中国古籍《尔雅·释草》里,把猕猴桃叫作“苌楚”。原产于中国的猕猴桃种子,被一位新西兰老师带回国,在异国的土地上种植,并以奇异果的名头销往全世界。谈起这个例子,杨晓洋有些惋惜,“我们本土的猕猴桃品质远超奇异果,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播。”

为植物保育辞去工程师工作

寻找水果在杨晓洋生活中占比很大,他的工作就是发现——在秘境里发现各种新奇古怪的水果、植物,在国外也有类似的人,其中还有些人会把水果种子或种质资源给对应的果园。这个职业有一个专门的称谓——水果猎人。加拿大人亚当·李斯·格尔纳在《水果猎人》一书中,对于这份职业的定位是,有关水果,有关人类和水果之间的紧密联系。

追溯自己与水果的故事,杨晓洋觉得要从自己在河南农村度过的幼年谈起,一颗放在老式衣柜的苹果,是外婆省吃俭用留给他的口粮,在不算富裕的年代,他记忆里一直有苹果的存在,“水果承载着人类的情感”。

杨晓洋大学期间,仍保持着对水果的“狂热”,一有空他就会逛超市、水果摊和植物园。大学4年,杨晓洋拍摄了近20万张植物的照片,能初步鉴定出来的物种多达8000多种。同时,他在网络上创建了“植物达人”团队以及“书生植物分类群”,将自己看到的奇妙植物与更多的人分享,在植物分类爱好者与学者中引起强烈反响。

大学毕业的杨晓洋进入新加坡一家精密制造企业。受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烧芭开荒的影响,当地雨林遭到焚烧的同时,新加坡也遭遇了严重的烟霾。这件事对杨晓洋的触动很大,“一个物种灭绝了,单凭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难以复刻出它原本的样子,我觉得非常可惜。所以我希望人们能有意识地去保护这些物种,不让这些濒危的植物灭绝。”于是,他辞去精密仪器工程师的高薪工作,回国投入到专业的植物引种保育中去。

一个月穿越中国猎寻水果

在野外探秘后,杨晓洋会把途中的奇遇和发现分享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,每天都会有网友向他提问:“这是什么果子?”杨晓洋会转发网友提问,然后回答相关问题。科普作家,这是他的另一个身份,与水果猎人并不冲突。只不过一个向外输出,一个是自我探索。

“从他的视频里,我第一次知道了香波果。”网友Linston的这条评论,代表了一部分关注杨晓洋网友的心声,新奇猎奇,有趣好玩。“观众来自五湖四海。”杨晓洋很早就意识到,科普需要找到更为接地气的切入口。在他分享的内容中,“有趣,有故事,能说出花来的。”成为选择的要素之一。

拿到镜头下做科普的水果,杨晓洋要么选择有趣的;要么小众,大部分人压根没吃过,甚至没听过的果子——这都卡在观众的心坎上。比如香波果,这种传说中吃了浑身都能散发香气的果实,是杨晓洋专门去爪哇岛找到的,杨晓洋告诉记者,香波果外形黄澄澄的,看起来有点像芒果,又有点像菠萝。吃完之后整个人感觉轻飘飘的,有一种惬意与说不清楚的愉悦感。然而,他发现并没有像传说中一般,吃完后浑身散发出香气。

猎奇,一方面也代表着冒险。在杨晓洋的世界里,危险一直潜在。他曾经尝过在雨林里发现的瓜馥木,虽然只吃下葡萄干大小,但十分钟后,喉咙像万条针扎一样疼,说不出话来。他一边漱口,一边呕吐,“一些果子很多人吃没事,但有些人会过敏”。这份特别的经历,也有分享的价值。

今年以来,杨晓洋的寻找重心放在国内,近一个月来几乎穿越了整个中国。从云南滇西,一路向北抵达东北长白山。在追逐本土水果的过程中,他进一步感受到大山的言语传递在果子和人之间。“没有哪一种语言,比水果更甜蜜。”杨晓洋说,猎寻水果的路,永远没有尽头,大自然的一切还等着他去探秘。

潇湘晨报记者陈诗娴实习生王开慧邓宁龙长沙报道

【来源:潇湘晨报】
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向原创致敬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744513473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